<<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崇尚英烈> 爱心捐赠

晋绥网经典故事:五万件旧军大衣
来源:解放军文艺   作者:解放军文艺   更新时间:2019-12-13   浏览:2899

导语:开国上将韩先楚回家乡,看到老百姓没衣服穿,眼泪都哭出来 。

有一回,有人问开国上将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我们都知道,许世友打仗勇猛,但是脾气也不小,谁都不服。韩先楚能成为许世友最钦佩的人,当然是他有过人之处。

和许世友一样,韩先楚也是开国上将,而且也是火爆脾气。江青曾这样说过: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不过,韩先楚虽然脾气火爆,但是对老百姓,那是真的无微不至。

 

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建国后一年的冬天,他回到家乡看望当地群众。当他路过一位乡亲的家时,发现全家人都围在炉火旁烤火,便走进去和他们交谈。韩先楚看到,当时正值寒冬的乡亲们都穿着单衣,一个个都冻得不行。

韩先楚在仔细询问后才了解到,因为穷,全村都没有一件棉衣……韩先楚赶紧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衣披在了一位年老的村民身上,并且跟身边的秘书说道:“赶紧让兰州军区调五万件棉衣过来!”

秘书听到后颇为为难,说道:“这里不归兰州军区管,再说,这钱从哪出啊?”

韩先楚生气地说道:“从我韩先楚的工资里扣!扣完我的,再扣我儿子的!儿子的不够,再扣我孙子的!”

四天后, ”韩先楚得到消息:五万件军大衣已经发出。

乡亲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对韩先楚感激涕零: “韩司令,你事忙,难得回家一趟,却为我们费这大的神,乡亲们过意不去呵!我们感谢解放军、感激你的好心?”

想到这五万件大衣需要给55万人分的时候,韩先楚激动地说: “乡亲们,不要谢我, 一件旧军大衣算得个么事?你们早就有权得到它。早在你们刚知道红军的时候你们就把最后一碗 米,最后一尺布,最小的儿子,都奉献给革命。然而,你们到现在还没得到它,我愧对父老 乡亲!?”

说完,韩先楚哽咽了。作为红安走出来的开国上将,他早已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绑在了一起。

 

                            五万件旧军大衣

1981年冬的一天。

大西河畔的新集镇头,韩先楚的座车被人拦住了。久候多时得公社干部们抖落着一身雪花,说了整整一打理由,把将军请进了生炭火的公社办公室。他们请将军提出想见哪位乡亲,他们用车把他接到这里来。

盛情难却,韩先楚同意了。他望望窗外的大雪,说:“这不是出门的天气,莫叫多人了,就叫海洲来吧。”大概是韩先楚又记起了那笔旧账:将军至今还欠着农民吴海洲4斗谷子,那是他50年前当红军时借下的军粮。49军大军南下,当时任40军军长的韩先楚重返故乡。他来到吴海洲家里,从皮包里取出3支钢笔:“听说,你有3个机灵的伢子,对吧?”吴海洲点点头。“这3支钢笔你收下,叫伢子好好念书。”吴海洲顿时连声道谢。这倒不是他贪图几支钢笔,而是韩军长还记得他这一家。接着,韩先楚提起了那4斗谷子的陈年宿债。“放你妈的屁呃。”吴海洲冒火了,他认为这是太小瞧他了。他告诉韩先楚,家乡土改了,有了牛也有了地,这地只要舍得花力气,种啥长啥,而力气他有的是。最后,他有点得意地对韩先楚说,那长借条还要保存好,那上头有你韩军长的签名,日后要留着作个“想头”。

78岁的吴海洲被接到公社。他同将军的交谈是不拘礼节的:

“你家还烧闷烟灶吗?你老婆的眼是熏瞎的吧?”

“放你妈的屁呃,那是害病害的,么子熏瞎的。”

“你怕烧不(火葬)?不怕,就到我屋里去住。”

“眼下想乡里富起来罗,你莫操心。”

“你冷不?只穿这点衣服。”

韩先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富起来”的农民,军装里面的肩胛骨在大啰嗦。

“不冷,山里人就是经冷,你安心在京城做官吧。”

韩先楚完全明白了。猜到了的谜底象一阵冷风冲进他的心中:“走,海洲,我到你家瞄瞄去。”

吴海洲领着将军走下山坡。用大得出奇的嗓门通知屋里人:“昌荣,韩司令来啦!”

屋里的人们忙着收拾起来。然后,炕上那床破渔网式的棉絮,再怎么“收拾”也不会让人顺眼。韩先楚走进屋里,向女主人问好。吴海洲的女人缓缓转过身来,将双手盖在衣襟补丁上,彷佛要用这双干枯的手遮住贫寒,抵挡将军的目光。

……

这天晚上,韩先楚回到县里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秘书要通兰州军区的电话,传达他的命令:立即往红安调拨5万件旧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

4天后,将军得到回声:5万件军大衣已经发出。当然,乡亲们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一个雪后放晴的上午,韩先楚悄悄离开了红安,当车子路过新集镇时,吴家嘴的乡亲们早已闻讯守候在路旁。将军走下车子,乡亲们围拢过来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的灼热的目光。

“韩司令,乡亲们让我说两句,你事忙,难得回家一趟,却为我们费这大的神,乡亲们过意不去呵!我们感谢解放军、感激你的好心……”吴海洲老人说着说着啜泣起来。

一阵苦闷刺痛了韩先楚。他突然忐忑不安起来,心在酥软、在撕扯,彷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乡亲们,不要谢我,哪个都不要谢!一件旧军大衣算得个么事?你们早就有权得到它——包括比它更好的衣、食、住。早在你们刚知道红军的时候,你们就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小的儿子,都奉献给了革命。早在那时候,你们就有权得到了……然而,你们到现在还没得到它,我愧对父老乡亲……”

韩先楚哽咽了。将军的责任感同老苏区人民的责任感,在泪水中紧紧拥抱!

 

特别链接:

“红色文化主题出版物进基层巡回展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出版物广泛征集新动态

 

 

为讲好英雄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在“红色文化主题出版物进基层巡回展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出版物广泛征集中,各界人士积极寄送,大力支持。近日,北京当代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协会注册书法高级教师、一级书法师、美术初级培训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专业一级证书获得者、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联盟成员、北京长城书画院院土、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准)、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山西档案学会会员、朔州三晋历史研究会会员、长治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党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袁伟民,向“组委会”寄来了抗战时期纸质实物《晋绥边区土地证》,进行“参展”。

在此,致谢!

62.9K


主管主办: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承办协办:忻州红色文化传媒中心

备案号:晋ICP备2022003905号 山西省忻州市光明东街光明花苑后二排小二楼

邮箱:601992476@qq.com   联络热线:13935014059  13994139362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