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友兰,1885年生。名照芝,兴县蔡家崖村人。1909年肆业于京师大学堂。 回乡后,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创办过兴县第二高小、兴县中学等新型学校。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0师挺进晋西北。友兰先生动员自己入股的“复庆永”商店把库存大部分布匹、棉花、毛巾、袜子肥皂等拿出来,支援八路军。并说服家人拿出23000元银洋协助刘少白开办兴县农民银行。此后,为了支援抗战,牛友兰受牺盟会的委托,在“复庆永”商店的基础上创办了产销合作社,并担任经理。后来又创办了晋西北纺织厂,并任厂长,生产战时军民所需的日用品和支前的物资。
抗战期间,牛友兰先生先后送子侄多人投奔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1942年5月,以牛友兰为团长的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参观访问。受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命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捩见。当时《解放日报》对牛友兰先生兴学育人,兴办实业,支援抗战,送亲属参加革命等事迹曾作过报道,给了极高的评价。
1942年10月,牛友兰被选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7年秋,晋绥边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推行极左路线,搞所谓“排三代”划成分,进行残酷斗争,尽管牛友兰一贯支持革命,捐资抗日,但在运动中也未能幸免。牛友兰先生在身心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于1947年9月27日含冤去世,年仅63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土地改革运动中对牛友兰的批斗是毫无道理的。牛先生死有遗恨,虽然晋绥边区在后来的土改纠偏中曾对此做过纠正,但一直没有正式的结论。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兴县县委在征集兴县革命史资料的过程中,对牛友兰先生的一生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大量事实说明,牛友兰先生曾为革命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晋西北地区著名的开明士绅,中国共产党的忠实同盟者。土改运动中对他的批斗是完全错误的。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经中共兴县县委研究决定:从政治上为牛友兰先生彻底平反,推倒在运动中强加给他的一切罪名,昭雪不白之冤。
(任虎鸣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