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崇尚英烈> 崇尚英烈

学党史忆先烈,知使命忠魂归
来源:晋绥网   作者:李侃刀   更新时间:2022-01-22   浏览:973




学党史忆先烈,知使命忠魂归

后排右边数第四个是少年王正

一、


王正烈士牺牲前后。1947年的1月,三晋大地正处于寒冬蔽日、朔风凛冽的季节。比天气更严酷、更恶劣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阎锡山反动政权,阎军趁我军根据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部署,把主力调往晋西南后,纠集了1万多兵力对文水平川地区开展水漫平川式的扫荡,实施血腥的白色恐怖统治。就在1月12日,他们残酷杀害了刘胡兰等七位烈士。面对敌人的疯狂行动,晋绥八地委、八分区紧急布置我军政人员,应对敌人的杀戮,尽力减少我党政军的损失。1月13日,已调入文水县担任文教助理的中共党员的王正,接到上级交给他的一项紧急任务,要求他立即通知河东的几个村子里已经暴露身份的我方9名地下工作者,到西山神堂村汇合后待机和组织接头。当天王正就迅速通知了外村的7个人,剩下两个人是本村的,他打算回村通知了那两个人后立刻就走。但王正赶回家后,看到怀孕8个多月的妻子即将临产需要有人陪伴照顾,就想等孩子生下后带孩子和妻子一起走。但是,他没想到回村后的当晚,他的行踪就被村里一个曾和他一起当过民兵的人发现了。当时,阎锡山当局公开悬赏,对抓获我党卜政军人员有重奖,活捉、杀死赏金不同,据说奖金是真金而不是钞票。此人为贪图那些赏金,不惜昧了良心,当即跑到祁县,向民族革命同志会祁县分会报告,出卖了曾经领导过他的队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民族革命同志会是阎锡山在1938年成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本来是应抗战而成立的,后来逐渐沦为对付共产党的反动工具。第2天清晨天还没亮,祁县民族革命同志分会的人带着国民党驻祁县暂编37师的一个连,气势汹汹的到隶属文水县的里村(现划归为祁县)来抓人。猝不及防的王正就这样被敌人抓到祁县县城西大街监狱里,那天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正是民间传说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事后得知,同村的那两个人得到他被抓的消息后安全转移了。在王正被关押的一个多月中,敌人不断对王正进行了严刑拷打和各种酷刑的折磨,企图逼他说出当地组织负责人及同党。王正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咬紧牙关挺住了敌人对他的百般拷打。在被关押期间,他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好不容易找到他被关押的地点前去探监,看到他两条裤腿湿漉漉的,惊问是怎么回事,王正悄悄告诉说是敌人灌凉水压杠子动刑弄的。这种酷刑是敌人强迫给人胃里灌上大量凉水然后在其肚子上猛压杠子,凉水就会从口中和下面一起往外喷流出来,这样反复操作,让人痛苦难忍,生不如死。这还只是敌人使用的诸多酷刑中的一种。见从他嘴里得不到需要的东西,恼羞成怒的阎匪决定杀害王正,同时杀一儆百,威慑革命志士及广大民众。他们通知修善村和里村村公所,让两村全体村民第二天到修善村小学的操场集中。2月初一,1,先是宣布了所谓王正的罪证, 蔑称王正是叛匪,这是阎锡山政权对我党政人员使用的专用词语。然后祁县派驻修善治村的特派员假惺惺的问两村的村民,大家同意不同意杀王正?同意杀的站西面,不同意杀的站东面。,特派员一看,场面让他有些难堪,只好酸溜溜的说,呀,王正你人缘还挺好呢?于是不甘心的又问群众,你们说王正是好人还是坏人?大家又异口同声的说,是好人!特派员还是不死心的说,你们认为是好人的就鼓掌,不鼓掌就说明他是坏人。不用说,两村村民又是集体鼓了掌。见此情景特派员不得不装模作样地说,既然你们说他是好人,那我们就把他放了吧,说着动手就把捆绑王正的绳索解开了,告诉他,没你什么事了,你可以回家了。同时要求王正给大家说几句话。王正没推辞,他虽然百感交集,但知道敌人歹毒,没安什么好心,事情也没那么简单,于是在那种特殊的场合下就简单的讲了几句。据当时在场的老人后来回忆,王正说的大意是,先感谢民众对他的同情和支持,然后表明他不是怕死的人,早已将生死看淡,并对当局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在他前脚刚走,祁县民族革命同志分会的几个人后脚就持枪跟了过去。当王正走到修善村与里村之间的交界地时,敌人露出凶残的嘴脸,开枪杀害了时年仅23岁的王正,同时开启了兽行模式的操作,这伙人将王正的头颅割下,挂在路旁的一颗枣树上示众,并公然威胁说,谁要敢收这颗人头下场就跟他一样!接下来更丧尽天良的是,那几个凶手用刀剖开王正胸口,挖出心脏后用绳子拴在自行车把上,边骑边游街还边喊叫,我说王正为什么这么胆大呢,看他的心脏就比别人的大。最后这几个既凶残又无耻的暴徒竟然把王正的心脏拿到本村地主赵某某家炒的下酒吃了。就在王正的家乡故土,这些匪徒当着修善村和里村数百名乡亲的面,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残杀共产党人的罪恶勾当。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王正革命斗争的事迹


祁县民族革命同志会请求处决王正的邀功电报

暴徒们为什么非要杀死王正并残暴的以割头毁尸挖心的对待他呢?这就要从王正本人坚定不移地忠实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对敌,有坚强的党性原则、革命理想,和爱憎分明、大无畏的表现说起。王正(小名银龙泽)同志1924年出生于文水县里村的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他父亲给村里一家姓麻的地主当长工,虽然家境贫寒,温饱不足,但父母还是千方百计的供他这个独子读书学习。王正生性活泼聪慧,勤奋好学且爱好文艺,很受老师喜欢。高小毕业后经熟人介绍到太谷某票号当学徒。1941年又被推荐到天津某票号学徒。那时天津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占领,17岁的王正已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看不惯日本鬼子欺负中国人的种种罪行,更不想当逆来顺受的亡国奴,因此干了不到一年就又跑了回来。就是在那一段期间里,他照了唯一的一张像,羽扇纶巾扮似诸葛亮的形象,透露出敬仰中国古代先贤志士和他们那种清逸傲然、浩然正气的情操。那时他还没接触到共产党,就已经有了不同一般人的情怀。此后回到山西的王正在里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由于他经常表达出对日寇侵略者的强烈不满,这就引起了校长张建安的注意。张建安当时是文水县八区委地下负责人,发现王正有自发的抗日思想,而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个革命的好苗子,于是就有意培养他,经常和他谈心,讲些中国革命的理念,并赠送抗日革命的书籍如《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供他学习,增强他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在张建安不断的精心培养和引导下,王正的思想觉悟提高的很快,顺理成章的提出了入党的要求。经张建安同志的积极介绍,并报文水县八区委考察批准,1943年9月,王正在里村学校秘密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里村发展的第一名正式党员,此时还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与此同时,根据现实发展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张建安交给王正一项任务,秘密联系和组织村里有抗日思想的青年成立一支民兵队,王正很快完成了这项任务,并担任了民兵队的队长,里村就此开始了抗日对敌的活动。1944年5月,看到王正的工作有声有色,能力不俗,八区委又把他调到八区委成为文水县游击队八区队长。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护秋护夏,参加县里组织的反抢粮活动,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减租减息,锄奸反霸,还参加过护送中央领导过汾河的外围警戒任务。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他收获了一份爱情。与他同学校的孔玉兰老师,看到朝气蓬勃、聪明能干的王正年轻有为,而且对这个年轻的同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正。为了协助和支持王正开展工作,孔老师还在村里办理一个杂货铺,卖点烟酒、饼子,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一是维持生计,二是协助王正夫妻接待照应往来的抗日人员。只可惜孔老师后来染了重病,不久便离开人世。从抗战胜利国共和谈到1946年国共决裂,期间王正做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一是动员学生参加贺龙中学。1945年8月,贺龙领导的120师及晋绥八分区等地方部队第1次解放了文水县城,有200多名学生要参加革命,贺龙非常欢迎,提出办一个学校收留他们,后来这个学校起名为贺龙中学。尽管在战乱期间,学校仍不断招生,王正先后动员了几十名学生参加了贺龙中学,为我党培养有文化的革命人才输送了一批人员,其中不少人参加了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南战斗中建功立业,至今还留在四川。二是参加了贯家堡妇女培训班。1946年中共文水县在贯家堡举办了妇女培训班,著名的女英雄刘胡兰也是这一期培训班的学员。王正开始是作为保卫人员与培训工作的,由于他有文化,也做过教员,又经受过党的多年培养教育,有理论有实践,因此他也讲过几次课,为培训班作出了贡献。三是参加土改工作组。当时云周村的地主富农抱团成立了一个名为“好人团”的组织,还组建了一个所谓的民兵队,由地主的儿子担任队长,队员是一些地痞流氓家丁人员组成,名义上是为了维护村里的秩序和安全,实际上是干着欺压广大贫苦农民的勾当,更可恶的是他们早在抗战时期就勾结日本人,故意给八路军送假情报,几次让八路军上当。日本投降后,在我党领导土改中,他们又破坏和阻碍土改活动。晋绥八地委得知情况后,派人调查他们的罪行,并派出20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云周村,这200多工作人员人中就有王正。据当时的文水县水利局助理也是工作组成员的陈德邻同志回忆,他当时和王正住一屋,王正工作认真,表现突出,在与好人团那些地主富农面对面的斗争中,他总是奋勇当先,毫无畏惧,坚决站在我党的立场上维护广大贫苦民众的利益,让那些地主富农对他又恨又怕,而民众则对他十分敬重和热爱。经过工作组的一番整治,最后把那个首恶地主抓走镇压了,其民兵队长的儿子也被处理了,云周村的土改工作也顺利的开展起来。1946年国共决裂后内战开始,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党政工作人员转入秘密活动,王正负责分管河东10个村的地下工作,搞社会调查,动员青年参加解放军,并根据上级的指示,继续同阎锡山政权展开各种斗争。正是他对敌人无情,对民众有爱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才得到老百姓的喜欢,而遭到敌人的非常痛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杀害他。

三、王正遇害后家属遭受的苦难


王正烈士的遗孀王桂仙老人

王正牺牲后敌人对他的家人的迫害并没有停止。王正被害的当天家中只剩下60岁身患重病的老父亲和不满19岁的临产待月的妻子和腹中待产的婴儿。面对着地上躺着的王正遗体,其妻王桂仙悲痛欲绝,万念俱灰,拿起菜刀就要自杀,被王正重病在身的老父亲强行把刀夺下,告诉她,你这是一死两命啊,你一定要活下去,不管生男生女,要给王正留个后啊。王桂仙是个明智的,而且也是个坚强的女子,尽管她心里异常痛苦,但她听进去了这句话,强忍着悲痛,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硬是咬着牙坚持熬过来了。三天后王正60岁的老父亲也含恨去世了。20天后王正的妻子生下了唯一的孩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孩子还没满月,阎匪就把产妇和婴儿抓到村公所,搞什么三自传训,并威胁逼迫要她交代王正的事情,如藏匿的党的文件,用过的枪支,村里还有那些党员,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姓名等等。机智的王桂仙一概推脱不知,同时利用孩子的哭声扰乱审讯的气氛。残暴的敌人还在她的家门口挂上叛匪的黑牌子,进行警示和羞辱。就是在这段时间,阎锡山推行的三自传训暴政屠杀了不少民众。据晋中各县1947年9月至11月仅两个月的统计,在恐怖的三自传训中,受肉刑逼供者就达8万人之多,其中被乱棍打死者达3000余人,这就是典型的暴政,典型的杀人如麻。敌人知道王正生下了一个儿子,公开扬言要斩草除根。显然,王桂仙与儿子处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处境,就这样母子俩胆战心惊的勉强度过了一年,好在他们还受到邻居和乡亲的密切关注,有人悄悄告诉王桂仙,阎匪还要找你们算账,这一下他们算彻底下了死了心,决定赶紧逃离躲避危险。在乡邻的帮助下为他们找了一辆去文水拉死亡亲属的便车逃出了里村。临走前她对那个一年来为她提供200斤粮食的侄子说,这间房子我就典给你了,你就住在这里。将来如果我们回来就赎回来,如果不回来就是你的房子了。做完了交代里村在无留恋之处。从此,王桂仙再也没有回来。

为了生活王桂仙吃尽苦头,历经坎坷。她给王正的遗子取名王志一,就是让他一定要继承父亲王正烈士的遗志。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王桂仙老人始终也没有向党和国家提任何要求,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扛着,真正表现了一个坚强的老人,一个可敬的老人。遭遇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方知晴空万里的明媚,经历过激流险滩的磨练, 才觉阳关大道的通达。作为文水县医院退休的老干部,一个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94岁的王桂仙幸福的生活在当下,安享着舒心的日子。

四、关于王正烈士的中共党员身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4年9月30日国家建立了第一个烈士纪念日,王正烈士的遗子王志一此时也是六十有七的老人了,他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主席代表党国家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前献敬花圈,触景生情,思绪起伏,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是革命烈士,自己也是烈士的后代,在他过去的近70多年历程中,虽然没有享受过烈士后代的任何待遇和特别照顾,但也一直得到各级组织的关心和关注。接着转业参加工作又是几十年,如他参军体检时一只耳朵有耳穿孔被打了下来,他母亲找到领兵的一个军大夫,那军医听是烈士的子女,当即同意给予重新体检并准许入伍。在他入党提干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因为是烈士子女的身份且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怕给烈士子女这个身份丢脸或抹黑。因此在生活上他比别人更多自律,在工作中他比别人更多奉献,在军事训练上他比别人更为勤奋,即使是做好人好事也要悄悄秘密,不能让旁人知道。如今国家设立了烈士纪念日,他作为烈士的后代,应该也必须了解自己牺牲的父亲,同时也一并了却祭奠自己牺牲的父亲的夙愿。为弥补以往的遗憾,退休后的他多次往返故乡,去追寻他父亲的生平和事迹,寻找父亲革命的足迹。然而祁县烈士名册里头没有找到他父亲的名字,他又去文水县,烈士名册里也没有查见他父亲名字踪影。


王正烈士的遗腹子,如今已是74岁的退役军人王志一

他父亲的故乡也是他父亲的牺牲地里村,早在1952年建国初期,就由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在里村村口树立了包括王正同志在内的“里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一直保存至今。与此同时,祁县的烈士纪念碑上也赫然刻着他父亲的大名。造成两县的烈士名册上都没有王正烈士的名字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他家没人回去,没有人以王正烈士家属的名义反映或提起过。所以,有关王正烈士的资料自然也被遗忘遗失了。经过一番奔走,王志一老人终于在2018年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前,拿到了王正的烈士证,总算了却一件事。但是,他还有个遗憾,烈士证只证明他父亲是为中国革命奋斗而牺牲的烈士身份,却无法证明他父亲是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从2018年开始奔忙至今,也没弄出个结果,这个遗憾已经在他心里缠绕纠结了多年。根据他奔忙多年的情况看,要搞清他父亲是党员的身份一是要有人证,二是要有物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先说人证问题:当年发展和了解他父亲入党的知情者本来就不多,而70多年过去,这不多的知情者中基本上都已驾鹤西去。即使是有长寿的幸存者,也是凤毛麟角至少有90多岁了;再说物证,一是凭党证证明。由于当时在战争年代,我党政干部都转入地下活动,随时都有被敌人抓捕的危险,不能让敌人知道自己是共产党员,因此即使是发有党证,也根本不可能随身携带,二是凭党费字据证明也没有保存。有人不解的问王志一老人,有烈士证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执着的还原王正烈士的党员身份呢?这个就非常有必要的说一说了,第一,王正同志早在1943年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政治生命不能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生命和奉献,也是他在党史中留下的一点鲜红的血迹。第二,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光辉时刻,也是最重要的习近平主席要求全党“学党史、忆先烈、知使命、奔复兴”,为我们提出了新时代前进的政治方向,在这样光荣时刻为王正同志恢复因牺牲而暂时中断了的党员身份,更加方向明确意志坚定的跟着党走,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历史的使命。第三,为牺牲的革命烈士恢复他们的党籍,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对先烈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是还给他们的一种历史安慰和平衡,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光荣。纪念烈士就是歌颂奉献,不忘党史就是担起使命。牢记党的艰难险阻的革命历程,不断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迈进!


王正烈士的遗腹子,如今已是74岁的退役军人王志一

作者:李侃刀

编辑:郝洪振


62.9K


主管主办: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承办协办:忻州红色文化传媒中心

备案号:晋ICP备2022003905号 山西省忻州市光明东街光明花苑后二排小二楼

邮箱:601992476@qq.com   联络热线:13935014059  13994139362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