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战役(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本战斗亦曾陆续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压缩八路军的作战空间,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百团大战示意图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正太路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是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的对据守在正太铁路和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队举行的一次战略反攻战役。
背景:
1947年2 月前后,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对晋察冀军区的作战方针,作出重要指示。
1 月25日,毛泽东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罗瑞卿的指示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打大歼灭战的两个条件:
(一)以小部兵力钳制放之其他部分,也可将很多兵力使用于钳制方面。
(二)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退后,决不可以主力打正面,以一部打遇后。
希望你们按照以上两条检查过去经验,部署新的作战,好好打几个大歼灭战。"
3 月底,晋察冀中央局为落实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准备实行反攻,由聂荣臻主持,在安国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就军事斗争方面,在晋察冀地区,国民党军占领着大中城市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企图以这些大中城市和铁路、公路干线为中心,呈辐射形向四周扩张,直到占领整个晋察冀。但是,在晋察冀国民党军只有9 个军30个师的兵力。这些兵力既要守备占领城市,又要守备铁路,维护交通,实际能用在第一线作战的兵力,只两个军,其兵力严重不足。
基于这种分析,会议确定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不以保守城市为目标,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进退,寻求敌人的薄弱环节给予打击,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为此,晋察冀军区决定,于1947年4 月上旬,为策应我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作战,首先在正太路一线对敌发动攻势,亦即正太战役。
之所以发起正太战役,聂荣臻等有着深刻的考虑:
首先,晋察冀地区国民党军的主力分布在北平、天津、保定以及平汉线京保段、平绥线和北宁沿线。这些地区的敌人比较集中,彼此之间的距离相隔不远,不易被我军分割,而且又集中在交通线上,运转增援快。而正太线之敌,既弱且分散孤立,加之,正太线东面有石家庄西面有太原两大城市,由国民党正规军防守,兵力较集中,但正太路沿线则是由地方保安团队担任防守。这些保安团战斗力较弱,容易遭我袭歼。
第二,该地区的国民党军容易被我军切割各个歼灭。因为以娘子关为界,西面是阎锡山集团的守备区,东面是孙连仲集团的守备区。我军如果击歼东守备区之敌,阎锡山不会增援;击歼西守备区之敌,孙连仲也不会增援。他们都力图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孙连仲集团受到我晋冀鲁豫部队和华东部队的威胁,也需要掌握一部分兵力,时常提防我军从南面或东面对其侧击。国民党军的北面,保定至石家庄的铁路,已被我民兵。游击队破坏,不可能迅速南下增援。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正太线紧靠山西阎锡山集团。阎锡山集团正和胡宗南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重点侵犯我陕甘宁解放区。如果我晋察冀军民能在正太路一线给敌人以一定打击,必然使阎锡山受到震动,使他不敢轻举妄动往陕甘宁解放区增兵。
从这些因素考虑,我军发动对正太一线国民党军的进攻,成功把握大,意义也大。经报请中共中央军委批准,聂荣臻确定将正太战役分为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解决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第二阶段再向西挺进,横扫正太路。
过程:
4 月4 日,晋察冀各纵队开始行动,分由定县、安国南下。主力在聂荣臻指挥下,从南北两个方向相互策应,对敌进行突袭。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击歼石家庄以北地区之敌,第4 纵队和冀中军区击歼石家庄以南之敌。 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是保安绥靖公署第3 军和地方保安团队,据守着石家庄东面的栾城,西面的获鹿,南面的元氏。赞皇,北面的正定。
4 月8 日,石家庄外围战开始。
晋察冀各纵队从南北两翼,突然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担任主攻任务的晋察冀第4 纵队在冀中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占领了东南方向的栾城及该城四周附近的许多据点。4 月12日,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相互协同,占领了石家庄以北重要据点正定。
短短几天里,国民党军共被歼1.5 万余人,我占领石家庄周围大小据点90余处。国民党军一片惊慌,共主力第3 军紧闭城门,不敢应战,拼命向傅作义呼救救援。
4 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聂、萧,嘉奖晋察冀军区广大指战员夺取正太战役的第一期作战胜利。
国民党北平行辕主任傅作义,与我军作战多年,深知此时派兵出援意味着什么,他在谋划着另外的一套方案。
在国民党军第3 军被我围困石家庄后,布防在北平、天津、保定之敌,并不急奔石家庄增援,却派出第94军、第16军、整编第62师等部进犯我大清河以北地区,企图把我军主力吸引过来,在大清河以北对敌有利的位置上,和我军决战,消灭我军。
聂荣臻一眼就识破了傅作义的阴谋。尽管敌人在大清河以北不断增兵,并占领我胜芳等重要城镇,我军也不予理会,不改变原定进击正太路作战的第二阶段计划,不上敌人的当。毛泽东对聂荣臻的这种正确决断极表赞许。
4 月22日,毛泽东在发给聂荣臻副司令员和肖克等人的电报中说:"你们现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这是很正确的方针。"电报还指示说:"正大战役完成后,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之薄弱部分歼击之。"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这些指示成为我晋察冀部队下一步作战的行动方针。
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取得石家庄外围的胜利以后,人不歇息,马不停蹄,继续沿正太铁路西进,采用隐蔽急进、出敌不意的战法,一举占领了获鹿、娘子关、包围了平定,前锋进抵阳泉。
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前锋抵达阳泉后,阎锡山深感不安,急派其主力第33军第71师、暂编第46师增援阳泉,抵挡我军继续西进。同时,还派第71师的一个团和暂编第49师等部1.2 万余人防守寿阳,作为阻止我军西进的第二道防线。
阎锡山派兵增援,早在聂荣臻的预料之中,随即指挥先期抵达阳泉的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以一部分兵力切断敌人向西北逃跑的退路,以主力和第4 纵队相互配合,对敌人实行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歼灭。
5 月2 日,阎锡山部队被我军分别包围在阳泉和寿阳两地,经一天激战,于5 月3 日将敌全部歼灭。第2 纵队乘胜西进,于5 月8 日进至榆次,逼近太原附近。
结果:
正太战役至5 月8 日胜利结束。
影响:
正太路战役
正太战役达到了预期目的:歼敌保安第5 师全部、第3 军、第33军、暂编第46师和暂编第49师各一部,共约3 .5 万余人,解放了正定、荣城、井隆、盂县、阳泉、平定、寿阳等城市,控制了正太线东起头泉西至赵村180 公里的交通线,切断了太原和石家庄两敌的联系,打击了傅作义、阎锡山的嚣张气焰,孤立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豫解放区联成一片,有力地策应了陕北战场,也使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战场上赢得了主动权,为其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后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