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晋察冀边区> 永远丰碑

晋察冀边区银行
来源:晋绥网   作者:郝文俊   更新时间:2019-03-29   浏览:3633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普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2月18日正式成立,到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历经1o年5个月又4天。

晋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开始营业。抗日战争胜利后,边区银行设在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在冀晋、冀中、冀热辽各设分行(1947年4月又设立冀察分行,1948年1月,冀晋、冀察分行合并为北岳分行)。总行之下,按行政区域与业务需要设置支行及支行以下办事处、营业所、兑换所、派出所等。

该银行当时发行了20枚铜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10种票子。后来又发行了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种大面额的纸币。

边区银行的票子发行后,清除了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统一了边区的货币市场,支持了抗日战争,支持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深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当时人们称晋察冀边区票为"抗日票"、"红票子"。

晋察冀边区票当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省、热河省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地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流通人口达3000多万人。直到1948年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区票才停止流通使用。

抗日战争初期,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大部分仍以国民政府"四行"(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为流通货币,其造成的后果;一是抗日根据地许多物资被国民政府用法币套购,造成根据地物资紧缺,经济停滞,社会不稳定;二是随着国统区通货膨胀日益加剧,法币严重贬值,面值增大,流通不便,影响到根据地的商品流通。

市面上还流通其他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县自制的土票,造成财政经济十分混乱。严重地扰乱了根据地金融和商业贸易,助长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建立边区银行,发行边区钞票,不用国民党的票子,抵制敌占区发行的伪钞(中联券),是发展边区经济,打击敌人掠夺的重大经济举措。


62.9K


主管主办: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承办协办:忻州红色文化传媒中心

备案号:晋ICP备2022003905号 山西省忻州市光明东街光明花苑后二排小二楼

邮箱:601992476@qq.com   联络热线:13935014059  13994139362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